隨著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發展,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將深度融合,人工智能將全面賦能研發、中試、生產、銷售等環節,推進制造業數字化、網絡化、智能化發展。今年1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,以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,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,以場景應用為牽引,加快重點行業智能升級,大力發展智能產品,高水平賦能工業制造體系。
目前,人工智能已在精細化生產、工藝過程優化、產品質量檢測、設備維護與監測、研發生產決策等領域嶄露頭角,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推動力。國家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曾這樣評價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關系,“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數字化、網絡化和智能化,智能制造需要人工智能來賦能”。
“智能制造是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產方式,能有效帶動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加快融入制造業各領域、各環節?!苯衲耆珖鴥蓵?,全國人大代表、美的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鐘錚建議,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,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。
日前,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司發布了《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(2024年本)》(簡稱《目錄(2024 年本)》)。在《目錄(2024 年本)》中,人工智能產業中的4項內容被列入鼓勵類目錄,智能制造產業中的16項內容被列入鼓勵類目錄。
人工智能產業入圍鼓勵類目錄的4項內容,具體包括:
1.人工智能芯片,工業互聯網、公共系統、數字化軟件、智能裝備系統集成化技術及應用;
2.網絡基礎設施、大數據基礎設施、高效能計算基礎設施等智能化基礎設施;
3.人工智能標準測試及知識產權服務平臺;
4.產業智能化升級:智能家居、智能醫療、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系統、智能安防、視頻圖像身份識別系統、智能交通、智能運載工具、智能教育、智慧城市、智能農業、智能口岸建設。
智能制造產業中的16項內容被列入鼓勵類目錄,包括機器人及集成系統、智能檢測裝備和儀器、傳感器、增材制造裝備和專用材料、智能物流裝備、智能產品、工業控制系統、工業軟件及系統、工業互聯網平臺、工業云應用、工業信息安全、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及應用體驗驗證服務、智能工廠等等。
智能制造產業入圍鼓勵類目錄的16項內容,具體包括:
1.機器人及集成系統:焊接機器人、噴涂機器人、裝配機器人、潔凈機器人、重載機器人、大負載協作機器人、柔性協作機器、人、復合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及集成系統,醫療機器人、農業機器人、礦業機器人、建筑機器人、水下機器人、安防機器人、危險環境作業機器人等專業及特種機器人及集成系統,機器人用高精密減速器、高性能伺服系統、智能控制器、智能一體化關節等關鍵零部件,機器人用操作系統、工藝軟件及數據庫、離線仿真軟件、云服務平臺等,機器人人機交互與自主編程、機器人安全性與可靠性等關鍵共性技術開發及應用,機器人智能化評估認證體系、機器人應用試驗驗證中心;
2.智能檢測裝備和儀器:數字化非接觸精密測量、在線無損檢測、激光跟蹤測量等智能檢測裝備和儀器;
3.傳感器:微納位移傳感器、柔性觸覺傳感器、高分辨率視覺傳感器、可加密傳感器等具有無線通信功能的低功耗智能傳感器;
4.增材制造裝備和專用材料:金屬增材制造裝備及專用材料,非金屬增材制造裝備及專用材料,生物增材制造裝備及專用材料,激光器、電子槍、掃描振鏡等關鍵零部件,增材制造專用軟件,增材制造綜合解決方案和生產服務;
5.智能物流裝備:智能多層多向穿梭車、智能大型立體倉庫等智能物流與倉儲裝備、信息系統,智能港口裝卸設備,農產品智能物流裝備等;
6.智能產品:可穿戴設備,智能家居;無人自主系統,智能人機交互系統;虛擬現實(VR)、增強現實(AR)、語音語義圖像識別、多傳感器信息融合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;
7.工業控制系統:中大型可編程邏輯控制器(PLC),監控采集系統(SCADA),安全儀表系統(SIS),先進過程控制系統(APC),運動控制系統(MCS),大型高性能實時數據庫系統,大型高性能時序數據庫系統;
8.工業軟件及系統:計算機輔助設計(CAD)、輔助工程(CAE)等研發設計類軟件,高級計劃與排程(APS)、制造執行系統(MES)、工藝規劃(CAPP)、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(PLM)等生產制造類軟件,工業操作系統、組態編程軟件等控制執行類軟件,行業專用工藝庫、模型庫,基于工業云、工業大數據、工業AI 等新技術的新型工業軟件;基礎共性工業 APP、行業通用工業APP、工業APP商店;工藝知識封裝技術開發及應用、工藝機理模型研發及應用;
9.工業互聯網平臺:具備設備接入、知識沉淀、應用開發等能力的行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,云仿真、數字孿生、數據加工、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等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,工業全流程微服務資源池,工業互聯網平臺監測評價指標體系;
10.工業云應用:工業云平臺,工業云操作系統,工業資源庫與構件庫建設,云制造服務平臺,工業云邊協同、云邊端一體化研發及應用;
11.工業信息安全:工業互聯網威脅深度分析、安全對抗、云安全防護等軟硬件產品研發及應用,工業信息安全態勢感知、風險預警、事件應急等技術研發及應用,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漏洞挖掘、分析、修復技術開發及應用,工控產品安全檢測技術開發及應用,重要智能產品和系統全生命周期安全解決方案、安全單元研發及應用,工業容災備份及帶病作業產品研發及應用;
12.智能制造系統集成及應用體驗驗證服務:智能制造戰略、管理、評估、監理等咨詢服務,智能制造系統設計開發、集成實施、應用驗證、運營維護等服務;
13.分行業智能制造標準研制及試驗驗證平臺建設;
14.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價,智能制造發展水平評價體系;
15.智能制造場景:互聯網+協同設計與制造、機器視覺及智能質檢、智能生產排程、預測性維護、智慧庫存管理、工業大腦等技術開發及應用;
16.智能工廠:信息物理系統(CPS)、數據和知識驅動的優化與決策、制造裝備與生產過程的實時優化與先進控制技術研發及應用,智能工廠綜合管理與控制平臺,面向離散行業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工廠系統研發與應用,面向流程行業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工廠系統研發與應用。
文章鏈接:智慧城市網 https://www.afzhan.com/news/detail/96905.html